<progress id="zl7bp"><var id="zl7bp"><i id="zl7bp"></i></var></progress>
<var id="zl7bp"></var>
<var id="zl7bp"></var>
<menuitem id="zl7bp"></menuitem>
<var id="zl7bp"></var>
<var id="zl7bp"><video id="zl7bp"></video></var>
<var id="zl7bp"><dl id="zl7bp"></dl></var>
<cite id="zl7bp"></cite>
<cite id="zl7bp"><strike id="zl7bp"></strike></cite>
<var id="zl7bp"></var><var id="zl7bp"><strike id="zl7bp"><thead id="zl7bp"></thead></strike></var>
<var id="zl7bp"></var>
<var id="zl7bp"></var>
<cite id="zl7bp"></cite>
校長頻道 | 教師頻道 | 教育網址 | 網站導航 | 簡體中文
   中國校長網 > 校長頻道 > 專家觀點 > 正文 返回首頁
上好國情教育必修課增進國家認同
尚紅娟
www.lakeprespa.com  2023-4-7 17:02:59
分享到:

近年來,越來越多我國港澳臺地區的學生來內地(大陸)求學!笆濉逼陂g,內地高校共培養港澳臺學生約4.5萬人。港澳臺青年的成長和發展不僅關系到這些地區的未來,也關系著國家發展建設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新時代,內地高校港澳臺生的國情教育必修課需要進一步加深港澳臺學生對內地(大陸)的認識,增進學生對祖國歷史文化的認同,增強其國家認同感和歸屬感。

國情教育是增進國家認同的重要載體

國家認同感包括知識觀念與情感評價兩大部分,即人們對自己國家和人群的認知和相關看法,并涉及情感、情緒和評價等方面。國家認同感不是一個單因素的靜態系統,而是隨著個體的經驗和環境的變化而發生相應的變化。增進內地高校港澳臺學生的國家認同,需要加強知識和觀念的教育,讓他們充分了解國家的地理、文化、社會和歷史方面的基本知識,認識內地(大陸)民眾的國民性格和所處的國際環境,還要對能夠代表與象征內地(大陸)的制度、語言、風俗、習慣、歷史和傳統及任務等有所認知,樹立有著共同祖先、有血脈淵源關系的觀念;需要加強情感的培養,讓他們形成身份的認同以及對國家和民眾的依戀、歸屬、保護的意識,并逐漸享有共同的民族自尊心、民族自豪感、國家融入感等社會情感。

國情教育是港澳臺青年學生認識了解中國國情、提升文化認同、增進國家認同、重塑身份認同的重要載體,也是培養更多愛國愛港愛澳、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力量的重要工作。國情教育是高校通過系統的課程教學安排,讓港澳臺學生充分認知內地(大陸)政治、經濟、自然生態、國際環境等方面的基本情況,并激發培養其愛國、強國、報國熱情的教育。針對港澳臺學生開展的國情教育,可以從知識觀念和情感評價兩個維度,基于課堂理論與社會實踐的教學路徑,對國情展開系統全面的教學,并從歷史、現狀與未來的時間脈絡,加深他們對內地(大陸)的認識。

構筑完整“中國史像”,增進歷史文化認同

針對港澳臺學生開展的國情教育重在將知識內化為情感,實現價值轉化,融入中國夢的實踐,繼而使之成為“一國兩制”的推動者和踐行者。通過國情教育的思想引領,使港澳臺學生敞開心扉地了解、走進、融入內地(大陸),獲得“一家親”的歸屬感。國情教育需要將香港、澳門、臺灣地區的歷史和發展放在中國史全歷史過程中定位,從而在港澳臺學生心中構筑一個完整的“中國史像”,增進對中國的歷史認同、文化認同、制度認同與國家認同。

認同的建構所運用的資料來自歷史、地理、生物、生產與再生產制度、集體記憶和個人意識等。通過國情教育課堂內外的學習和實踐,能夠讓港澳臺學生對歷史抱持溫情與敬意,重新認識中國歷史的豐富意涵,重構歷史意識與文化認同,從而形成新的集體記憶;使其對近代中國現代化進程有更為深刻和全面的認識,逐步增強制度認同與政治認同,從而更加深入了解內地(大陸)改革開放取得的成就,對于今日中國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復雜問題和確定的偉大發展目標能有充分的理解,進一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使其能夠將個人理想和信念內化踐行于“一國兩制”的探索中,逐步增強國家認同,融入祖國的穩定、統一和發展之中,為兩岸四地的深度融合發揮使者和橋梁的積極作用。

塑造新的共同歷史記憶,共筑民族精神家園

一是促進對內地(大陸)文化的選擇。針對港澳臺學生的日常管理,包括對校園文化的適應,高校要給予港澳臺學生更多參與和選擇的機會,同時,還可以擴大群際接觸的積極效應,讓兩岸四地的學生在具體接觸中不斷熟悉,在現實的互動中增進對彼此身份和群體的認同。

二是塑造新的共同歷史記憶。認同最容易發生的領域就是社會價值和態度。受過更好教育的人更具有包容心。國情教育的課堂教學,理論性學習要由淺入深;趯Ω郯呐_學生進入高校前的文史及相關學習情況,包括認知度、可接受度等的摸底,系統化地建構以歷史、文化、政治、社會、國情為模塊,以中國共產黨史、國史、成長成才、中國夢等為內涵,以知識獲取、情感傳遞、實踐體驗、認同歸屬為目標的課程體系。課程專題要緊密聯系港澳臺學生的實際生活和學習。

三是有效銜接港澳臺學生的群體需求。港澳臺學生對于自我的身份認同、對內地(大陸)的認識多是受后天的教育、環境、家庭等因素影響。港澳臺學生國情教育課程的安排要充分考慮學生群體特征,及其所在區域、高校、學科專業的特色。國情教育的理論知識學習可與當前澳門的“品德與公民”、香港的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和臺灣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核心素養的培養,在知識體系上有所銜接、提升和回應。通過知識傳授、情感傳遞、實踐體驗、參與發展等方式,讓港澳臺學生能夠真正認識中國、讀懂中國,構筑港澳臺學生的民族精神家園。

(作者:尚紅娟,系上海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臺灣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

 
分享到:
 

打印】【關閉

*本網站所有內容均轉載自合法網站,如果您認為轉載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請您聯系QQ: 83974897、865774072,本網站將在收到信息核實后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深度報道
 
 
 
 
 
 
 
 
 
 
 
 
 
 教育時評
 
 
 
 
 
 
 
 
 
 
 
 
 
 

版權所有:校長  校長網  中國校長網    E-mail:zgxzw888@163.com  wan3160@163.com   QQ: 865774072  83974897 
網站簡介  -  網站導航  -  廣告服務  -  學校加盟  -  免責聲明  -  網站建設  -  友情鏈接
晉ICP備05002688-1   晉公網安備14010602060038  

  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CopyRight © www.lakeprespa.com China Schoolmaster 2023

国产在线精品无码AV不卡顿-人妻熟妇视频一区二区不卡-久久亚洲精品按摩无码人区-久久久久久九九99精品
<progress id="zl7bp"><var id="zl7bp"><i id="zl7bp"></i></var></progress>
<var id="zl7bp"></var>
<var id="zl7bp"></var>
<menuitem id="zl7bp"></menuitem>
<var id="zl7bp"></var>
<var id="zl7bp"><video id="zl7bp"></video></var>
<var id="zl7bp"><dl id="zl7bp"></dl></var>
<cite id="zl7bp"></cite>
<cite id="zl7bp"><strike id="zl7bp"></strike></cite>
<var id="zl7bp"></var><var id="zl7bp"><strike id="zl7bp"><thead id="zl7bp"></thead></strike></var>
<var id="zl7bp"></var>
<var id="zl7bp"></var>
<cite id="zl7bp"></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