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傳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所形成的偉大傳統。臨沂大學扎根革命老區,進一步明確教育教學發展方向,將革命傳統融入教育教學中,著力傳承和弘揚紅色文化。學校圍繞加強夢想起航教育、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加強理論聯系實際、加強尋根溯源教育、加強新長征接力賽、加強革命歷史研究、加強黨的建設經驗總結、加強初心使命教育八個方面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從中汲取寶貴的精神力量,以革命傳統為動力培育可堪大任的時代新人。
加強革命傳統教育是培養社會主義時代新人的思想保證。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臨沂大學立項建設山東省社會科學規劃研究重大委托項目(編號:18AWTJ51,張洪高主持),厚植崇德尚義的思想道德根基,充分利用地方豐富的革命傳統歷史資源,從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經驗中挖掘革命傳統蘊含的精神,培養了大批信念堅定的時代新人。
精心規劃革命傳統教育整體設計。在文化領域,臨沂大學從全局高度把革命傳統教育納入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事業中,與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同步設計、同步實施、同步評價。在教育領域,臨沂大學把革命傳統教育納入教育總體規劃中,貫穿于職前教育、繼續教育各領域,落實到教育教學和管理服務各環節,覆蓋學校所有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形成了集課堂教學、課外活動、社會實踐、校園文化于一體的多方協同育人路徑。在德育領域,臨沂大學把革命傳統教育納入大中小學德育一體化設計中,與培養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及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結合起來整體設計實施,形成目標分層、內容進階、縱向銜接、橫向貫通的教育體系,取得顯著成效。
深度實施課程整合。首先,強化課程整合意識,學校管理者和教師充分了解革命傳統教育對課程整合的根本要求,以學生的日常生活為基礎,著眼學生的真實生活和長遠發展,使理論學習和日常生活有機結合,形成了課程整合的濃厚氛圍和強大合力。其次,明確課程整合方向,學校把革命傳統教育整合到德育課程、學科課程、活動課程、學校文化等各方面,形成了深度融合的課程體系。再次,建立課程整合機制,由學校領導牽頭并協調各部門共同參與課程整合,形成課程整合共同體,鼓勵教師積極主動參與課程整合,通過課程整合促進專業發展,同時邀請專家參與課程整合,為課程整合提供持續的專業支持力量。
突出實踐活動。首先,加強課外主題實踐活動,通過學生講故事、唱歌曲、看電影、讀書等活動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學校組織學生繪聲繪色講革命傳統教育故事,用語言再現精彩感人的場面,既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使學生受到革命傳統的教育;根據學生不同年齡特點,精選適合不同年齡階段、不同難易程度的革命歌曲,組織學生傳唱革命歌曲、舉辦合唱比賽,弘揚革命傳統。臨沂大學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認知發展水平,精心選擇適合不同年級觀看的革命電影,帶領學生重溫革命歷史;結合養成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積極鼓勵學生閱讀革命歷史書籍,銘記先烈的英雄事跡。其次,通過豐富多彩的研學旅行開展革命傳統教育,把“重走革命之路”作為學生思想教育的必要內容;組織開展革命傳統文化研學旅行,帶領學生參觀革命遺址,追尋先輩足跡,讓革命戰爭年代的事件、人物等場景真切地呈現在學生眼前。在開展深入教育和廣泛參觀的基礎上,學校邀請老革命軍人、離退休干部等深入學生中間,為學生講述親身經歷的革命故事,讓學生充分感悟偉大的革命精神,珍惜當下美好生活,好好學習,繼承和發揚優秀的革命精神。
開發革命傳統教育資源。首先,加強對區域特色革命精神內涵的研究。學校重點加強了對沂蒙精神內涵外延、歷史和現實意義、發展脈絡、傳承路徑、評價體系的研究,用歷史和現實相結合的方式展現沂蒙精神的永恒價值,展示了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中具有地方特色的符號。其次,收集整理并出版地方革命中發生的重大革命事件和英雄人物的故事,緬懷先烈銘記歷史,學習偉大的革命精神,勉勵師生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再次,挖掘各種重要節慶日、紀念日蘊藏的豐富革命傳統教育資源,利用傳統節日、黨史國史中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紀念日、地方革命重要紀念日等,舉辦莊嚴莊重、內涵豐富的師生共同參與的革命傳統紀念活動。
強化理論研究隊伍建設,吸引高層次人才加入研究隊伍。學校持續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引育并舉,全職與柔性相結合,采用多種方式吸引高層次人才加入,長期持續從事革命傳統教育研究,產出了一批高水平成果。學校大力吸引多學科人文社科人才加入研究隊伍,除思想政治教育和歷史等學科外,還吸收了來自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藝術學等學科的專家參與研究,改善學科結構,運用新的研究范式,定性與定量研究方法相結合,產出一批高水平成果。學校優化知名專家參與教育的傳統模式,引導知名專家深度開展教育實踐,強化專家改造教育實踐的擔當、接觸教育實踐的動力及感悟教育實踐的能力等。
(作者:張洪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