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舉行七十周年校慶活動。建校以來,該校共計培養出以44位兩院院士、3位奧運會冠軍等為代表的30余萬愛國高素質人才。
1952年,應國家建設急需,在毛澤東同志“開發礦業”的偉大號召下,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的前身北京地質學院在北京成立。1970年,學校南遷辦學,最終定址武漢。遷漢辦學后,該校在全省5個重點學科中占了2個,培養造就了一大批優秀人才。進入新世紀,該校成為國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建設高校。
進入新時代,該校著力立德樹人,構建了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共同體,打造了“三融合”一流本科教育和“三融三跨”高質量研究生教育體系,研究生教育規模和質量持續提升;擁有34個國家一流本科專業、21門國家一流課程,2個學科入選“雙一流”建設,7個學科領域進入ESI排名世界前1%,2個學科領域進入ESI排名全球前1‰;實踐育人、科教融合、產教融合持續推進,地質學、地球物理學入選國家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獲評“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多位學生獲評“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
服務湖北人才強省戰略,該校培養出以44位兩院院士、3位奧運會冠軍等為代表的30余萬名愛國奉獻、堪當重任的高素質人才,近四成畢業生、近五成博士研究生選擇留在湖北就業創業;服務湖北科技強國戰略,該校聚焦長江經濟帶、“一帶一路”“雙碳”等戰略加強創新平臺建設,實施“地學長江計劃”,共抓長江大保護,推動能源資源轉型升級,助力湖北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的建設和發展;堅持對外開放,該校讓“敢為人先、追求卓越”的武漢精神旗幟飄揚在世界七大洲最高峰和南北兩極極點上,通過“一帶一路”傳播中國好聲音,展示湖北良好形象。
“回顧七秩攀登,我們深刻認識到方向是立校之本,改革是治校之基,創新是興校之舉,開放是活校之策,精神文化是榮校之源!痹撔PiL王焰新院士表示,步入新時代,全校師生要堅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給山東省地礦局第六地質大隊的重要回信精神,志做“四個服務”的落實者,創新學科特色型大學人才培養模式;勇做地球科學創新發展的先行者,構建知識創新、技術創新、科技成果轉化、國際科技合作和特色智庫建設“五位一體”的科技創新體系布局;爭做“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命共同體”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設者,全面參與國家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深度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爭做學科特色型大學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開拓者。
據了解,建校七十周年校慶之際,該校還開放了校史館,對外展示地大“上天入地、下海登極”的科研故事;發布了《武漢共識:新地學教育倡議》,調整和優化地學教育的價值體系、知識體系和傳播體系,提供思想技術和方法,引領和推動實現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
作者:程墨 尚紫荊 魏海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