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饒市第一中學(以下簡稱“上饒一中”)是一所全日制高級中學,是江西省首批優秀重點中學、全國中小學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全國優秀文學社團單位、江西省語言文字規范化示范校、江西省文明單位。
學,F為一校兩區分布,占地總面積366畝,共有教學班級109個、學生5517人、教職工430人,其中正高級教師4人、特級教師5人、高級教師76人、省市級學科帶頭人和骨干教師22人,專任教師全部具有本科學歷,碩士學歷比例達41.6%。
這是一所古老的學校,又是一所充滿朝氣的學校,有120年歲月留下的痕跡,印證著上饒教育發展的脈絡。
琤琮信水,源清流潔
“靈峰郁弗,信水琤琮,孕山川奇秀,共桃李春風。蓬萊亭畔弦歌久,經訓堂前樂道融。開來繼往,振聵啟蒙,孳孳風雨雞鳴。少年志氣如虹!
這是上饒一中前身江西省省立上饒中學的校歌,描述了學校的地理位置、校園概貌、標志建筑和學子風采。學校肇始于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建立的信江書院,是近代西風東漸、興學育才的產物。
上饒一中脫胎自古老的信江書院,成長于富饒的信水之濱,發展在聞名的茶山之上,是贛東北地區的古老學府,引折周邊學子,享譽杏壇。
學校原址位于信州黃金山北麓,信江南岸,遙對靈峰。前有信水、豐溪二流環抱,后有瑯琊、鐘山、文筆諸峰疊翠。依山而建,古樹參天,亭榭樓閣,路徑廊檐,曲折回環。新中國成立后,原址建立了一座上饒人民革命烈士紀念碑。贛東北革命根據地早期領導人黃道墓葬在原址西邊,供后人憑吊。
20世紀50年代初,學校由信江書院舊址搬遷至信水北岸茶山寺地界,此地亦系名勝所在。唐宋以來,名士賢達、文人墨客接踵而至,陸羽、孟郊、辛棄疾、徐元杰等先后來此游覽寓居,留下不少詩文!安枋ァ标懹鹪诖恕凹瓷椒N茶,鑿石得泉”,研究茶事,著《茶經》,鑿泉煮水品茗,得“天下第四泉”胭脂井,事跡千秋傳頌。
歷代先賢,篳路藍縷。百廿興學,重負逶迤。
鐘靈毓秀,人杰地靈
上饒是一塊紅色的土地,哺育了眾多的仁人志士。上饒一中更是人才輩出,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了大批棟梁之材:著名胸外科學家、醫學教育家、中科院院士黃家駟,冶金科學家和冶金材料學家周行健,“中華之星”高速列車研制總設計師、著名電力機車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友梅,遺傳毒理學專家、國家“973”項目(腫瘤領域)首席科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程書鈞,微電子科學與技術專家、中科院院士劉明,歐洲科學院院士姜鐘平,國有重點金融機構監事會主席孫希岳,中國超常兒童研究專家、深圳國際交流學院執行院長朱源,全國巾幗建功標兵、“東方紅”衛星型號總設計師楊芳,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戰略部副總裁、2020年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獲得者鄭志彬,北京大學博士生導師、微電子芯片青年科學家黃芊芊,在美術、雕塑和建筑領域各有建樹傳為佳話的學者“呂氏三兄弟”呂品田、呂品昌、呂品晶,還有著名作家林予、影視明星陳紅等,一連串名字的背后是無限的榮光,更是上饒一中人的底氣和自豪,他們是萬千上饒一中學子的代表。
樹植園中,此后年年吐秀;ㄩ_枝內,從今處處飄香。上饒一中學子遍布世界各地,書寫著各自奮斗的人生篇章,同時也不忘報效國家,反哺母校。在學校設立了“蔡黃瓊璣獎學金”“富醒秋助學金”“源清流潔基金”“恩源獎學金”,獎掖后輩,助力學校發展。
巍巍學府,德渥群芳。
踔厲奮發 篤行不怠
(一)理清思路 精準定位
時光推移,滄海桑田,學!笆仄涑跣,勇毅前行”。為更好地傳承上饒一中精神,再續百廿名校榮光,校長張禹芳上任伊始就悉心調研,帶領學校管理團隊理清學校發展的優勢和挑戰,探索學校發展面臨的機遇與策略,提出了學校發展的基本思路,即發掘學校百廿年歷史積淀的文化精髓,以文化凝聚師生,蓄勢發力,再謀發展,引領全體教職員工錨定學校發展的共同愿景:弘揚一中精神,凝聚一中力量,同心同德,砥礪奮進,守正融新,不辱使命,百年名校再鑄輝煌。為實現共同的愿景,制定了學校五年發展規劃,一年一個主題,一步一個腳印,不盲從,不功利,做真教育,走復興路。不斷強化實干導向,營造實干氛圍,確立了低進高出、高進優出的努力方向,著力構筑勠力同心、團結奮進的校園生態。通過一系列務實且行之有效的舉措,學校切實打好改革“組合拳”,集中精力謀發展,提振師生的精氣神,駛入了高品質發展的“快車道”。
(二)黨建引領 創新管理
學校貫徹“黨建+教育”的理念,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學校著力推進治理體系建設,破解“一校兩區”管理問題,整合管理資源,健全管理機制,形成管理合力。在辦學思想、辦學方向和重大決策上,學校充分發揮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加強對群團組織的領導,發揮工會等組織的作用;發揚民主,落實“三重一大”制度,凡是涉及財務、人事、工程項目、學校發展和教師切身利益的大事,都集體研究,審慎決定;建立廉政建設主體責任清單,嚴格落實“一崗雙責”。學校黨委要求把“支部建在年級上”,實行“雙培養”機制(把優秀教師發展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優秀教師),豐富黨員教育的內容和形式,鼓勵教師堅定理想信念,爭做“四有”好老師。
學校充分整合管理資源,形成管理合力。學校的競爭看似是質量的競爭,實則是管理的競爭、細節的競爭。管理出成績,管理出效益。為避免管理團隊重教學、輕管理、工作互相推諉、不能形成合力的現象,學校實行扁平化管理,成立了教師發展中心、學生成長中心和后勤服務中心,明確了各中心工作職責,發揮各中心管理優勢,落實抓規范、抓落實、抓細節的工作方針,努力營造干事創業的氛圍和風清氣正的生態,極大提高了管理效能。
(三)打造隊伍 風清氣正
1.管理團隊以身作則、率先垂范
“一個成功的團隊沒有失敗者,一個失敗的團隊沒有成功者!睂W校努力強化團隊管理理念,培育團隊文化,要求管理團隊成員以身作則,率先垂范,一級做給一級看,一級帶著一級干。學校建立了四級團隊管理運行機制:校級領導蹲點制,即除分線管理外,校級干部既要蹲點年級組,又要蹲點班級和學科組;年級主任承包制,即年級主任對本年級質量負總責,實行“全員”和“全程”管理;學科組長負責制,即學科組長對學科質量負責,實行學科內教師間捆綁考核評價;班級質量捆綁制,即對班級工作及教學質量包干負責,實行班級質量捆綁考核評價。以此增強學校管理團隊成員的責任意識、創新意識、開拓意識和實干意識,以身作則,真抓實干,要求教師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形成“頭雁效應”,學校行政領導帶隊值班,經常深入師生,了解教師教學情況和學生學習生活情況,及時解決出現的問題,保證學校各項工作平穩、有序進行,提升了學校管理的效能。
2.班主任隊伍勤勉務實、嚴愛相濟
建立并健全班主任工作制度,完善班主任工作考核辦法,加大班級管理獎勵的力度。開展班主任全員培訓,建立班主任例會制度,加強學習,研究工作方法,交流工作經驗,分享管理心得,分析學生思想動態,開展行之有效的家訪,暢通家校溝通的渠道,杜絕管理盲區。
3.教師隊伍博學善思、敬業樂群
學校積極開展校本培訓,每個學科每周利用半天時間集中開展教研活動,組織教師積極參加各級優質課、說課競賽、青年教師解題大賽、教學技能大賽,在各種活動中得到鍛煉和提高。加強教師的業務學習及思想政治教育,豐富師德教育的內容,提高教師自身的理論修養和業務素質。完善“青藍帶教”計劃,先后返聘紀樹墉、鄧筱云、羅苓洲、楊曉霞、徐茂良等退休教師為學校責任督學,督促指導青年教師成長;推動校內示范課的電教資源儲備工作,建設校本教研資源庫。學校堅持剛性管理與柔性服務相結合,增強教師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自覺性。
教研之花結出了豐碩之果,學校青年教師尤其是新教師迅速成長。潘蕓、吳道強等一批青年教師在省市各類比賽中榮獲一等獎,廖寶曉、宋珂工作第二年參加全市優質課比賽就獲得了一等獎的好成績。教師好學重研氛圍濃厚,青年教師成長周期縮短,為上饒一中將來更大規模的教師幫帶工作奠定了可喜的人力基礎和制度基礎。
(四)豐富課程 內涵發展
2021年秋季,江西省開始實施新高考。新高考、新教材、新課標、新評價帶來了新挑戰。學校搶抓機遇,未雨綢繆,采取多種方式:“走出去、請進來”,實施全員培訓;研究課標,盯緊課堂,優化課堂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效率;因材施教,尊重學生個性,聚焦新高考,指導學生做好生涯規劃,科學選科。
學校的產品,不是學生,而是課程。課程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方面起著決定性作用。幾年來,學校在校本課程的開發上,著力將學生的興奮點作為校本課程開發的熱點,將教師的能力點作為校本課程開發的支點,將學生的發展點作為校本課程整合的重點。主要開設了意志品行課程、身心健康課程、人文素養課程、科學素養課程、藝術素養課程和國際視野課程。
在豐富的課程滋養下,學生的能力得到極大提升。2017年,學生張瀚儼、陳明曦的“高能軌道電磁炮”獲全市科創成果展一等獎,學生李夏清的“微藻生態建筑”獲省科創大賽二等獎,學生萬濤銳“納諾系統操作”獲德國紅點獎提名獎、“矩陣式計算云系統”獲江西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優秀科技創意作品高中組一等獎。在2019年5月第十七屆江西省中小學智能機器人技能提升活動中,學生曾嘉奇以滿分37秒的成績獲得無人機障礙賽項目高中組冠軍,成功晉級國賽,學生彭定祥獲高中組第六名,學生梁博天獲初中組第十名。在2021年5月的WER普及賽初中組競賽中,劉家赫、黃亦暉團隊取得了全省第四名;WER能力挑戰賽初中組競賽中,羅凱文、趙宸顥團隊取得了全省第六名。
校園活動如火如荼地開展。學校定期舉辦體育節、藝術節、讀書節、科技節、戲劇節等活動;開學典禮、畢業典禮、十八歲成人禮隆重熱烈但不奢華,適時對學生開展“三觀”教育;學生社團如文學社、科學社、戲劇社、足球社等社團各具特色,研學旅活動、谷雨詩會、茶山論壇等極大豐富了學生課余生活,展示了上饒一中學子全面發展的綜合素養。
春風化雨,梓楠受范
(一)紅色基因 一脈相承
百年大計,育人為本。學,F址曾是江西省烈士子弟學校。贛東北革命根據地早期領導人黃道、邵式平等曾在上饒一中就讀、工作,為了更好地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學校就地取材,因地制宜,開展了“基于培養方志敏式時代新人之德育模式的探索與實踐”課題研究。培養方志敏式的時代新人,就是要引領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堅定共產主義信念,成為具有家國情懷又能擔當中華民族復興大任的一代青年。為達成這一目標,學校充分挖掘紅色資源,利用悠久辦學歷史中沉淀下來的寶貴資源,尤其是以方志敏烈士及黃道、邵式平等革命先輩的革命精神和黃剛培烈士拋頭顱灑熱血的英雄氣概來鞭策學生。
學校通過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研學活動讓紅色教育入眼、入耳、入腦、入心。如“傳承延安精神,做新時代好少年”“學習紅軍精神,打造卓越團隊”“感受土地脈動,體悟生活真趣”“踏尋先輩足跡,不辱復興使命”等研學活動,“踐行立德樹人,共創美好未來”“傳承紅色基因,建設大美上饒”“弘揚抗美援朝精神,做新時代有為青年”等主題教育活動,“上上之約”上饒一中—上海中學學生結對研學,“上饒一中領軍班”探索之旅科學營活動,“走進中科院”院校交流活動,“寒冬中最可愛的一中志愿者——江西省春運志愿者活動”等活動的開展,豐富了紅色教育的內涵,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理想信念的力量。
為了幫助學生樹立更高的追求,學校至今已開設了27屆學生業余黨校,引導學生自覺地把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黨和國家的事業,堅定“四個自信”,始終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踐行者。
經過幾年的努力,學校德育目標逐漸清晰,德育內容日益豐富,德育成果得以彰顯。愛國、清貧、創造、奉獻的方志敏精神血液在上饒一中學子身上流淌。2021年12月,學校申報的“納山水靈秀 育有為青年——基于培養方志敏式時代新人之德育模式的探索與實踐”課題研究成果獲江西省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二)“三全育人”,全面發展
學校堅持“五育并舉”,牢固樹立全員、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理念,以自主學習、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為目標,以創建學習共同體為手段,結合學校的歷史傳承和區位資源,開發了富有校本特色的“五育”課程體系,以活動系列化、形式多樣化、過程重體驗、內容有針對性為指導,開展了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育人活動。通過研學活動、主題教育活動、校際交流活動、社會公益性活動,勞動實踐活動、核心素養提升活動、社團文化活動、“六個一”工程等,著力營造豐富的文化環境,厚植適合學生成長的土壤,充分關注學生的學習品質,培育學生的人文情懷、科學精神、專業素養和國際視野,讓全體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美的熏陶、愛的教育,幫助學生正確評價自己、客觀評價他人,以典型示范、榜樣引領、實踐鍛煉等方法,使其成為思想品德高尚、綜合素質全面、引領社會發展、具有家國情懷的人才。
學校鼓勵多方參與,整合社會資源,形成教育合力,打造合作共建教育平臺與實踐基地。通過意見箱、微信群、“校園開放日”、家長會等渠道,廣泛聽取學生、家長、教師和社會的聲音,年級組織生活會和家長委員會共商育人大事。每學期開展“萬師訪萬家”活動,了解學生的家庭狀況、居家表現、學習生活習慣等問題,向家長反饋學生在校表現,聽取家長對學校及教師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協商共育方案,把脈對癥治療。與中科院、江西師范大學、上饒市科協、上饒市文聯、上饒市戲曲協會、上饒市博物館、方志敏精神研學基地等單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齊心協力、同向施策。例如組織“法治副校長”進校園,開展法治宣講,讓法治意識深入學生心中;與市檢察部門合作開展“法在我心中之模擬法庭”活動,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和切實感受,知法懂法,自覺增強“四個意識”。
(三)做優文化,提升品位
書院風韻,文脈源長。上饒一中歷經滄桑變遷,聚世間萬象,沉淀了彌足珍貴的文化留存。在薪火傳承中,上饒一中人也在不斷充實、推陳出新。胭脂井上清代廣信知府段大誠手書的“源清流潔”四字,濃縮了上饒一中百廿年文化的精髓。
近幾年來,學校系統梳理了文化遺存和辦學積淀,總結出“如山沉穩,似水靈動”的教育哲學,培養具有“山”“水”人格的學生:山至高處人為峰,培養學生不畏艱險、勇敢攀登的進取品質;上善若水,澤被萬物,培養學生與人為善、甘于奉獻的精神。通過引導學生熱愛家鄉的山和水,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圍繞山水文化主題,學校進一步明晰了文化理念:
學校精神——源清流潔。
辦學理念——為美好生活準備、為幸福人生奠基。
辦學目標——建設底蘊深厚、特色鮮明、品質高雅的書院式學校。
育人目標——培養擁有“健康身、聰明腦、溫暖心”的人才。
信江啟航,放飛明天
“稼軒詩詞留下古老的輝煌,茶山寺房續寫嶄新的榮光!痹谶@塊充滿生機和活躍創造力的土地上,上饒一中的前輩寫下了一頁頁輝煌燦爛的文字,同時也為后輩指引了前進的征途。近年來,站在“一校兩區”歷史發展新起點上的上饒一中,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走特色發展之路,努力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在上饒市的親切關懷、正確領導及社會各界的幫助下,校領導班子帶領全體教職工凝心聚力、真抓實干,迎難而上、砥礪前行,不斷優化學校教育教學環境,聚焦教學質量提升,強化師資隊伍建設,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匠心育人,碩果累累,學校各項工作再上新臺階。
學校先后獲得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全國中小學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江西省文明校園、江西省語言文字規范化示范校、中國教育學會教育科研規劃課題實驗校、上饒市綜治工作(平安建設)先進單位、上饒市文明校園、上饒市語言文字規范化示范校、上饒市健康學校、上饒市科技創新十佳單位、上饒市聚才用才示范單位等諸多榮譽。師生多人次獲國家、省級、市級教育教學成果表彰與獎勵。教師朱逸飛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教師潘蕓獲省優質課思想政治學科一等獎;教師吳道強獲省優質課化學學科一等獎,并在全國化學學會上示范課,獲得專家好評;教師王文佳獲省物理創新課堂教學大賽一等獎;副校長施雙江被授予省五一勞動獎章。學生在學科與創新素養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多名學生獲得省科創大賽一等獎和二等獎,學校被授予“小平科技創新實驗室”建設示范學校稱號。
征程萬里風正勁,宏圖偉業譜新篇。新時代是奮斗者的時代。上饒一中將繼續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堅持“文化興校、質量強校、品牌亮!钡陌l展策略,以時不我待的歷史擔當推動學校新發展,朝著更高的目標邁進,爭取以更優異的成績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宏圖已繪就,征程已開啟!霸杏鹕南M,團結、勤奮、求實、進取,校園放飛著明天的太陽……”上饒市第一中學的校歌年復一年地傳唱著。學校將以飽滿的激情,昂首闊步邁入全新的歷史發展期。
|